近期一則名為《小學生涉水上學》的新聞躍入人們的視線,講述的是一群小學生艱難涉水上學的故事。類似的新聞還有很多,有鄉村教師幾十年背學生過河的堅持,有索道醫生驚心溜索的艱辛,有孩子們冬季赤腳過河刺骨的冰寒……這些報道無不指向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鄉村缺橋。在缺橋的貧困鄉村,帶來的不僅是不便,甚至還是時刻潛伏著孩子們和老鄉們的安全隱患。
為了改變貧困鄉村缺橋困境,一個“江鈴•溪橋工程“的公益項目已默默堅守了八年,援建超過200座便民橋,圓了40多萬鄉親們的安全出行夢。
超越了七年之癢的“江鈴•溪橋工程”,八周年是一座意味著更將持久堅守的里程碑,主辦方為此組織了“溪匯江海,橋連心路”大型愛心體驗活動。在四川大涼山,我們體驗與見證了“江鈴•溪橋工程”的點點滴滴。
缺橋困擾,步步驚心過河路
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解放鄉,這里風光美麗、古樸神秘,同時貧窮困頓。家庭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大部分村民一輩子沒有走出過世代居住的大山。而即便不出大山,縱橫流淌的溪流也給這里村民不大的活動圈造成極大困擾。
其中拉青河縱貫昭覺縣解放鄉等好幾個鄉鎮,滋養著這一方水土一方人,但也阻斷了當地村民的出行,尤其汛期,暴漲的河水甚至威脅著鄉親們的生命。
幾十公里的拉青河上,僅有幾座當地村民用木棍和鋼索編織的簡易橋。這些跨度幾十米甚至百米的“橋”,橋面由木棍參差鋪設,“漏洞百出”,加上木棍經常轉動,遇上風雨交加便異常危險。許多村民都曾在這樣的橋上摔倒,輕者摔破皮膚,重者可能掉到落差有數十米的河里。橋面距離河面的落差有20米,大人不敢讓孩子單獨過橋,年少膽小的孩子在橋上會嚇得哇哇大哭。記者親自走上一座這樣的索橋體驗了下,也沒有膽量走完全程。就是這樣搖搖晃晃、岌岌可危的簡易便橋承載了當地人外出務工、上學、趕集、走親戚等日常生活。
新橋開建,帶給孩子們的禮物
愛心活動的車隊來到拉青河沿岸的金翅村小學。我們來到這里時,正逢課間,雖然條件簡陋,學生們的課外活動十分單調。孩子們在空蕩蕩的操場上奔跑玩耍時淳樸、快樂的笑容很快感染了現場所有的人。這一天,金翅村小學的孩子們和愛心車隊在一起也度過了難忘的一天:他們第一次升起國旗,第一次穿上了嶄新的校服和膠鞋,第一次背上嶄新的書包,第一次打上了乒乓球、羽毛球,第一次在學校里吃上了熱騰騰的午飯。當聽說學校只有三名老師、從來沒有上過音樂課時,愛心車隊的領隊自告奮勇,為孩子們上了一堂音樂課,大家一起唱起童年的歌謠。孩子們開心地笑了,那些發自心底的笑是那么的清脆,爽朗。包括記者在內的愛心車隊人員也開心笑了,但笑里含著淚。
最讓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是,江鈴•溪橋工程在他們上學必經的拉清河上再援建一座便民橋。 金翅村小學輻射周邊三個村,有一百多名孩子在這里上學,不少孩子們的家在拉青河對岸,目前過河唯一的通道就是村民自己用木棍編織的索橋,已經岌岌可危隨時可能坍塌!跋獦蚬こ獭睈坌能囮牭牡絹,決定把這座橋列入溪橋工程的援建名單,至此,江鈴•溪橋工程第200座橋宣布開建。這座橋建成后將輻射周邊幾個村,解決4000多老鄉出行難的問題。同時,基于涼山州缺橋的嚴重現實,“江鈴•溪橋工程”決定捐資60萬元為涼山州貧困地區援建10座便民橋,讓更多鄉親們受益。
二度修建,將愛心進行到底
離開金翅村,我們又抵達了解放鄉的另一個村寨——瓦子村,這有江鈴•溪橋工程NO.20便民橋。該橋的橋墩由水泥澆灌而成,堅固美觀;橋面由木板拼接,平整結實。從此這里過河不再步步驚心,甚至偶爾可以看到孩子們在寬闊的橋面上奔跑,并聽到他們清脆的笑聲。
這座便民橋,是江鈴•溪橋工程的二度修建,這里承載著一段凄慘與愛心交織的故事。十年前,村里一對年輕的夫妻像往常一樣涉水到拉青河對面的地里干活,沒想到暴漲的河水瞬間奪走了他們的生命,留下了一對不滿三歲的孩子和年邁的爺爺。兩個孩子在叔叔的撫養下很快就到了上學的年齡,然而他們必須趟過那條曾經奪去他們父母生命的拉青河,才能到達那可以改變他們命運的學校。孩子上學的每一天都牽動著家人的心。直到2009年,由江鈴汽車率先出資、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執行的“江鈴•溪橋工程”為村里援建了一座便民橋,解決了孩子們上學的難題,為鄉親們的務農、趕集、走親訪友、婚喪嫁娶提供了一系列的便利。
然而,2012年汛期,一場罕見的大雨造成拉青河水暴漲,將這座凝聚了眾多愛心的便民橋摧毀,村民再次陷入從前無橋過河的困境,原有的一切便利瞬間消失殆盡。面對孩子和鄉親們的熱切渴望,以及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江鈴•溪橋工程”重建了這座便民橋。
2014年6月23日,這座便民橋重修竣工,這里的彝族老鄉們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彝族老鄉代表向項目主辦方嘉賓獻上了錦旗,滿懷感激,講述這座便民橋為他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大便利,便民橋已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出席活動的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江紹高目睹了這座橋從選址到援建、從沖毀到重建的全過程,對這座便民橋尤為情深意切,稱這座橋不僅方便了老鄉們的出行,更會成為老鄉們的連心橋、幸福橋、致富橋。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宛虹在現場對媒體表示,“江鈴•溪橋工程”,會一如既往將愛心進行到底。
溪匯江海,橋連心路
貧困山區缺橋已成為阻礙我國貧困鄉村上學、出行、致富的一大難題。全國貧困農村缺橋的數量初步的估算在3萬座左右,需求量非常大。
一條條小溪小河,奔向大江大海,看起來清新可愛,跨過去卻步步驚心,困擾著萬千鄉親!敖••溪橋工程”援建的鄉間便民橋,看上去不大,卻承載著周邊數千村民的生計與生命,寄托著鄉親們對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希望,還凝聚著社會各界的拳拳愛心。
項目八年間,除了江鈴汽車的持續投入外,百萬市民、1萬多名志愿者、萬名江鈴員工,數千江鈴車主、眾多江鈴代理商及數百家媒體積極參與其中,他們捐資捐物,奉獻時間,尋訪選址,傳揚慈善。每座便民橋,從選址到設計,從監督到驗收,援建地對接部門付出了不亞于捐贈者的心血和愛心;受益村民更是自發投工投勞,一起筑起幸福橋。一座橋,一家人,共相守!敖••溪橋工程”把各方的愛心緊緊連結在一起,成為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園。
自古以來,修橋鋪路,是鄉村社會的基本需求。但鄉間需援建的便民橋何止千千萬萬,僅憑一企業一項目之力,何以實現“讓過河者有其橋”的目標?相信不少人有此疑問。這讓記者想起那個古老寓言:愚公移山。江鈴汽車如同愚公,其資助發起的江鈴•溪橋工程已默默堅持八年,援建便民橋超200座,雖與巨量需求相比如滄海一粟,但每多援建一座,就能多改變一個鄉村,讓數百數千鄉親解困,以寸進之功,為貧困鄉村打通全新世界。
出席活動的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錫高表示,江鈴•溪橋工程的便民橋援建事業會一如既往持續下去,預計到2014年底,“江鈴•溪橋工程”援建的便民橋數量將超過230座。江鈴汽車是先行者和實踐者,但僅憑江鈴汽車一家的關注和投入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更多的愛心企業、社會力量參與進來,一起筑起貧困鄉村鄉親們的安全出行夢想。
修車工邂逅美女車主!賓利歐陸超經典MV 05:01
天堂的車神!塞納教學版賽道手擋駕駛 158.13
38號評車:四平八穩 詳解新款奧迪A8 31:19
【B哥說車】 雪鐵龍C4L隱藏功能展示 02:03